返回首页 学校简介 学校管理 师资力量 教学科研 教学成果 特色教学 校园文化 校友录│ 网站导航
 
  ◇ 管理网络
嵊州市第一中学
2003——2007年发展规划

一、指导思想
 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,努力实践“三个代表”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遵循教育规律,立足基础,发展潜力,注重创新,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弘扬近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,在管理机制、教育方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,形成适合嵊州一中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,努力开拓学校工作的历史新局面,为我市“三市”建设的发展作出新贡献。
二、总体发展思路
  学校发展要有新思路,各项工作突破要有新举措。具有近百年文化底蕴的嵊州一中以历史性整体搬迁为契机,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。为此,学校制订“十项”规划,以明目标,求发展。经全校上下3—5年的努力,实现“一个目标、二项争创、三方完善”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,把嵊州一中建设成为生态型、园林式、现代化、有特色的全国一流的知名学校。
一)全力以赴,实现一个目标
  我校实施历史性整体搬迁后,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,围绕开放式教育的特色,全校师生员工将聚精会神搞教育,一心一意谋发展,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生态型、园林式、现代化、有特色的全国一流的知名学校。
学校着力构建生态特色,以满足师生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和交流、学习、健身、娱乐、美学及文化等需要。
校园园林式建筑,外观典雅,错落有致,绿树成荫,古木参天,鲜花盛开。校园内现有乔木2000多株,草坪58000多平方米,干道两旁路树成排,枝叶繁盛,夏日遮荫,湖边垂柳翠绿,景色宜人,轻风拂面、花香沁人心脾,充满江南风情的环境,令人流连忘返,步入校园如进入公园。
二)上下努力,完成二项争创
  对照有关标准,不断完善、创新,再上新台阶,争创:一是国家级重点中学,二是省级绿色学校或省级花园式单位。
三)创建特色,完善三方体系
  面对办学规模空前扩大,社会期望值日益增高,学校又地处城乡结合部,这更要求全体师生爱岗敬业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,解放思想,与时俱进,着力构建与学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,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、干成事业的氛围,充分发挥教育优势,提升办学品位,增强学校竞争力。
  1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
  加强师德教育,强化敬业爱岗和自我提升,倡导勤俭持校、艰苦朴素,岗位磨炼,杜绝有偿家教,业务上鼓励冒尖,分配上拉开梯度,更有效地实施名师工程和目标管理工程,着力培养年青教师,探索星级教师评定制度和首席教师制度。
  探究班级 “捆绑式” 管理制度。在班级管理中,明确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,不断增强班主任的责任心和事业心,不断提高班主任育人、管理水平。
  探究寄宿制管理制度,做好教育服务文章,使学生在校在家一个样,身心愉悦,健康成长。
  探究后勤社会化管理新模式,提高后勤服务效益,明确学校的指导、监督、奖罚、服务等作用,确保安全和声誉。
  探究场馆管理新模式。体育场、体育馆规模大、设施设备先进,功能齐全,保养技术要求高,费用较大。而学校财力是一个既定量,这些场馆的保养和利用,是一个新的课题,要进行认真的摸索和研究,要面向社会、社区开放,实施“以馆养馆”的方略,尝试俱乐部制,提高资源的利用率,发挥整体效益。
  2、完善开放式教育体系
  开放式教育体系的构建,重点在创新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上,真正培养学生学会做人,学会求知,学会创新。
在学科竞赛方面,在高考尖子生辅导基础上,分A、B尖子班辅导,实行动态管理,增强学生潜力发挥和竞争氛围,提高综合竞争力。对重点学科加大投入,全力办好物理、生物创新实验班,打造学科精品,塑造学校新形象,凸现品牌效应。力争学科竞赛涌现更多高手并获大奖、有人进入全国冬令营直至入选国家队,每年有数人进入;高考省前10名、100名,有10人左右进清华、北大等名校。
  构建课堂教学特色,要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、实验室、图书馆、天文台等场所的应有作用,要进一步实施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战略,邀请各界知名人士、著名校友、专家来校作报告,在邀请外籍教师授课的同时,起步双语教学——各学科渗透英语,逐渐提高英语会话能力。与国内外知名中学结成姐妹学校,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,实施“双向流动、互惠互补”的战略,与国际接轨,让学生面向世界,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,提高提高学校品位。
  3、完善校园网络管理体系
  我校已投资600万元,购买添置了许多先进的设备设施,为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络管理,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。要加大对校园网络的开发和应用,构建教育信息平台,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率,为教育教学提供便捷的快车道。要规范有序地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,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。
三、具体“十项”发展规划
一)、学校建设争创规划
  1、争创国家级重点中学规划
  根据国家级重点中学评诂验收标准(正稿尚未公布)不断完善并组织实施。
  2、争创省级绿色学校规划(蒋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
  在五年内,经过1—2年的努力,先争创绍兴市级绿色学校(花园式单位),再经过2—3年,争创省级绿色学校(花园式单位)。
  具体措施
  环境教育
  (1)、实施环境教育有组织保证。
  (2)、环境教育经费及时拨款到位,一次性投入约400余万元,一步到位,搞绿化、美化校园,绿化率达到40%。
  (3)、环境教育活动正常开展,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政治、生物、地理、化学等环境教育观摩课不断推出。组织环境教育教案评比和渗透环境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,有关环保教育的论文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。
  (4)、环境教育宣传到位,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。。
  (5)、加强环境教育制度建设,有关文件、计划、总结、条约齐全,管理到位。
  环境建设
  (1)、1996年7月被命名为首批嵊州市花园式学校。2002年5月被评为嵊州市绿色学校,2003年2月上报绍兴市花园式学校,并通过验收检查。
  (2)、学校狠抓环境卫生工作,成为师生学习、生活的乐园。
  (3)、学校打算新建垃圾房,设立各种垃圾箱,分类处理。
  (4)、学生环保意识强,校园文化气息浓。
  (5)、学校四季有花,四季常春,学生爱护绿化环境,养成自觉意识。
二)、学校组织设置管理网络建设规划(校办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构建有序、高效、先进及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组织设置管理网络,达到功能齐全、快捷规范、分工协作共同促进的目的,确保政令畅通、管理科学、提高学校管理品位。
  在原来一办(校办)一委(团委)四处室(教务、政教、总务、教科)的基础上,设立信息处,负责校园网络管理、应用平台构建、软件开发应用等工作,促进学校信息化、数字化向前迈进。
  实行年级责任机制。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,同一年级已达20个班级的规模,对这样的规模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,提高职能处、室、组的管理效率,已是一个新课题。学校将同一年级组分成两个年级段进行管理,形成“大统一,小竞争”良好氛围,在此基础上,抓好教研组综合考评、争创名优教研组的工作,同时进一步探索年级责任机制管理新方式:“权力下放,重心放低,线块合作,分块管理,块块竞争,协调发展。”在年级组管理中,设立由年级主任(“小校长”角色)、政教年级副主任、教务年级副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年级组管理委员会,在校长室、校级蹲点领导的指导下,全面管理年级组内部具体日常工作事务和德育教务工作,这是块的内部分工和职能协调。学校政策性、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政教、教务工作,可以由校政教处、教务处通过政教年级副主任、教务年级副主任这条“线”上传下达,同时对各块进行管理和考核,促进块与块间在合作中竞争,在竞争中整体协调发展。尤其是在青年教师校本培养、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上将体现出更佳的优势。教务中的考务工作,学籍管理、对外教研活动,全校性教学活动和教科研仍由教务处、教科室负责。

组织管理网络图示如下:

  具体措施
  1、 合理设置机构,各机构职责明确,各线处室各司其职,分工合作。
  2、 完善校长负责制,维护集体权威,确保政令畅通。
  3、民主作风,科学决策,深入基层,自觉接受教师监督。
  4、校长办公会议、行政会议、周一政治学习、各线周前例会,校级领导值日制、行政领导集体巡视制、值周制、年级组值日制和班主任例会等形成制度化,确保学校正常高效运作,管理到位,无管理盲区。
  5、建立网络反馈制度。即通过校园网使班主任和学生及时了解相关情况;网页内容及时反馈到政教处、年级组、班主任等处室人员,以有利于班级联系、班际沟通,强化班级管理。
三)师资队伍建设规划(马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师资配制完全达到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,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比12至14;专任教师100%达到合格学历,中级职称以上达到75%,高级职称以上达到35%。年龄在45周岁以下90%的的教师普通话达到二乙(语文教师为二甲)以上;90%的教师计算机达到要求,90%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,50%的教师通过等级英语达标考试。通过名师工程建设使省特级教师、功勋教师、全国优秀教师、省优秀教师、国家特约命题员、国家和省课题承担人、省教坛新秀达到8人以上;绍兴市学科带头人、绍兴市教坛新秀、绍兴市名师10名以上;嵊州市学科带头人、嵊州市教学能手12名以上。
  具体措施
  1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,吸纳和培养更多的名优教师,更新、充实和优化现有的师资队伍。
  2、充分发挥各类教师的优势和潜能,鼓励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,形成教学流派,著书立说,起示范作用;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敢于冒尖,充当各学科的中坚和带头人;帮助青年教师岗位成才,一专多能,成为教学上的“新星”。
  3、在广大教师中积极开展继续教育、教师职务培训和教学评价等工作,有步骤地推进教师岗位进修制度。
  4、对计算机、普通话、心理健康、等级英语等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工作。
  5、完善校“星级教师”、“首席教师”评比工作,为大面积培养名优教师创设舞台
  6、加大高三教师对年青教师的指导,每年6月份高结束之后,高三基本上没有上课的任务,腾出时间对年青教师进行专项点拨和指导,这挖掘“六月资源”为教师
四) 学校德育工作规划(傅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1、深化课余党校建设,着力哺育优秀学生群体,争创省示范基层课余党校。
  2、完善立体式德育网络体系,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。
  3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,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育人队伍。
  4、倡导德育科研,探索德育新路子,强化“网络道德”教育和学生心理教育。
  5、探索寄宿制高中管理体制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。
  6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,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,努力争创省级绿色学校。
  具体措施:
  1、开展师德教育,提倡奉献精神,增强育人意识,营造全员管理、全面管理、全程管理的良好环境(重点在青年教师)。
  2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,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。
  3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,提高班主任的责任心和管理育人能力。举行班主任例会,班主任论坛,专题研讨会和班主任素质比武,开展班谈观摩活动;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,深化对班主任的“捆绑式”管理。
  4、充分开发德育资源。利用校史室、广播台、电视台、校报校刊、黑板报、宣传窗、国旗下讲话以及校园网络等,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;宣传学生中的先进事迹、优秀校友和学校历史,大力弘扬“晨钟”精神,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,争取出十余名省市级优秀学生。
  5、积极探索德育创新之路,重视德育实效。
  ①加强德育科研,争取省级及以上课题一个,发表或获奖德育论文5~8篇;
  ②实施分年级管理,分层次教育,有效地与家庭、社会相结合,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、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关工委等的作用,加强警校、校企联系,形成一种新的“互动式”德育工作格局;
  ③继续深化课余党校建设,积极组织学员去社区挂职锻炼,争创省示范基层党校;充分发挥党团组织、学生会等的带头模范作用。
  6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开发、布置走廊文化、厅堂文化、道路文化和石头文化,美化教室、寝室。
  7、开辟“心理聊天室”,组织系列活动,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、法制教育、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,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。争取在省市级竞赛中得好名次。
  8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,举办科技节、书画展、体育节、围棋节、艺术节、越剧节、歌咏会,举行校园十佳歌手评比活动,丰富学生课余生活,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;继续开展十佳特长生评比,五年中争取有2~3年学生在省级比赛中得名次,体育达标率争取达98%以上,体艺生高考上线率争取在60%以上。
  9、结合寄宿制办学特点,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,修正、完善住校生管理条例、值周值日制度和生活指导师职责,积极开展四项红旗竞赛,不断深化学生上营业性网吧的整治活动。
五)、学校教学工作规划(马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以培养学生“扎实的知识基础、良好的学习习惯、较强的学习能力、突出的个性特长”为主要目标,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、发展性学历和创造性学历得到整体提高,形成一支教科相长、老中青结合的科研骨干队伍,形成实事求是、勤奋好学、敢于创新的良好科研风气。
  具体措施
  1、制订学校教职工竞聘上岗考核实施细则,交教代会讨论后实施。
  2、强化英语渗透教学,争取建立外语教学基地。
  3、进一步深化开放式教学,充分发挥图书馆、实验室的作用(如错时上班,节假日开放等)。年生均增添图书2册。
  4、充分发挥校园网功能,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络管理。电脑备课达到50%以上。45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能独立制作课件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展教学科研活动。教学软件、教学辅助软件、电教设备器材、音像教材、音美劳器材得到充分配制。
  5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。会考合格率、优秀率和高考升学率、重点率有新的突破。
  6、完善“因材施教、分层教学、主动学习、自主发展”的教学特色,探索尖子生培养的新路子。开展AB尖子生班教学与导师制补弱相结合的方法培养高精尖人才,力争每2年至少有1人进入省前10名,每年有3人以上进入省前100名。进行创新实验班(生物和物理)教学,通过2-4年的努力,争取重点学科每年得全国一等奖2人以上,全国、省一等奖共7人以上,力争有学生进入全国冬令营和国家集训队。
  7、深化教研组管理和备课组活动的内容,以个别学科为试点,进而对所有学科进行集体备课活动,发挥集体优势,全面提高课堂效率。
  8、创设各种环境,努力提高教师素质。从学历、职称到各级各类先进的评比,大面积培养学者型的人才。
  9、进一步重视教科研工作,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科研队伍,争取有1个国家级课题和每年1-2个省级课题。鼓励教师多写论文。逐步达到专任教师年人均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。实现“教研结合、以研促教”的良性循环。
  10、摸索创立学校特色,以选修课为基础,搞好1-2个校本课程。
  11、与重点初中结对挂钩,为尖子生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  12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,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,完善激励机制。
六)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划(傅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1、加强艺术教育,提高学生鉴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
  2、组建艺术兴趣小组,争取在省、市艺术比赛中有好名次,并有更多学生考入高品位艺术高校如中国美院等。
  具体措施:
  1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引导学生参加校园美化工作,布置宣传窗、黑板报,美化教室、寝室等。
  2、加强艺术教育,培养学生创造美、珍惜美的观念和能力,养成美的行为习惯,为校园添彩。
  3、充分发挥艺术教师的潜能,组织开展艺术节、越剧节,丰富学生课余生活,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。
  4、构建校内外艺术教育网络,挖掘学校特有的历史文化、艺术亮点,邀请校友、名人讲座。
  5、继续开展“十佳特长生”评比,五年中争取有学生书画作品在省级比赛中得名次。
七)、学校体卫工作规划(傅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1、加强全民健身运动,提高学生体质,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水平。
  2、提升体育竞赛档次,争取省市比赛有更多的好名次。
  3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,健全学生人格。
  4、净化、美化校园,增强育人氛围,努力争创省绿色学校。
  具体措施:
  1、健全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,加强对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,形成体育卫生工作的合力。
  2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体育卫生工作的方针、法律、法规和制度,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、体育锻炼和安全卫生相结合。
  3、积极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活动,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,举办体育节――运动会、篮球赛、围棋赛,开展全民健身运动――广播操比赛、踢毯子比赛,拔河比赛……丰富学生课余生活,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。
  4、完善体育竞赛训练机制,实施总教练负责制,积极组织校体育运动竞赛,争取培养出一些等级运动员。
  5、继续开展“十佳特长生”评比,五年中争取有学生在省级比赛中得名次,体育达标率争取达98%以上。
  6、充分利用塑胶网球场、塑胶田径场、体育馆等高档次的体育设施,面向学生,面向社会,以馆养馆,积极开展俱乐部制或会员制,并争取承办省、市、县级比赛,将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。
  7、完善值周值日制度和行政领导巡视制,发挥党团组织、学生会等的带头模范作用,加强对校园环境和个人卫生的检查、督促、落实。
  8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,开展四项红旗竞赛,开发走廊文化、道路文化,美化教室、寝室。
  9、坚持预防保健为主,加强对学生群体保健,建立学生健康档案,定期对学生体检。
  10、开辟“心理聊天室”,组织系列活动,开展对学生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,增强学生卫生意识,提高学生全面素质。
八)、校园文化建设规划(傅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充分利用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,营造绿化、净化、美化、育人化的校园人文环境,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, “无处不育人、无时不育人、无事不育人”,形成独特的晨钟文化,努力争创省绿色学校,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和乐园。
  具体措施:
  1、弘扬办学历史,整合各种文化要素,展示特有的校园风采。积极宣传优秀校友,大力弘扬“晨钟”精神,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,争取出多名省市级优秀学生。
  2、着力建设“文化长廊”。充分发挥校史室、广播台、电视台、校报校刊、黑板报、宣传窗、国旗下讲话以及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的作用。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;宣传学生中的先进事迹。
  3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开发走廊文化、厅堂文化、道路文化和石头文化,美化教室、寝室,加强校园巡查,开展四项红旗竞赛。
  4、组织开展系列活动,举办科技节、艺术节,评比小著作、小发明、小论文,组织五四歌咏会,越剧大奖赛,元旦文艺会演和书画摄影比赛等,丰富学生课余生活,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;
  5、抓好系列专题活动,结合重大事件、节假日,开展形式多样、生动活泼的专题月(周)和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。
  6、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文化,增强文化合力。
  7、深化制度建设。结合寄宿制办学特点,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,修正、完善住校生管理条例、值周值日制度和生活指导师职责。
  8、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。
九)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规划(马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,定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,参加社区服务活动,创出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。
  具体措施
  1、研究性学习
  1)、健全研究性学习的各种组织(课程领导小组、课程管理小组、课程开发小组)
  2)、制订完善各年级研究性学习的计划和安排
  3)、规范实施研究性学习
  4)、研究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
  5)、摸索出有本校特色(学科延伸式)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系列规章
  6)、每年至少出一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
  2、劳动技术教育
  1)、要求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,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。
  2)、按规定开设劳动技术课程,掌握1-2门劳动技能。
  3)、建立劳动基地,定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。
  4)、每年举办科技节,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,展现学生的特长。
  社区服务
  5)、与有关街道、经济开发区联系,成立社区服务管理小组,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。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。
  3、社会实践
 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进一步开展并完善挂职锻炼制度。进一步拓宽研究性学习的渠道,引导学生搞调查研究、作专项调研,将知识应用于实际,参观、访问有关单位、企业和科研机构等,运用已学知识,解决生产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十)学校后勤服务工作规则(蒋副起草)
  总体规划:
  1、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,充分利用社会上可利用的资源发展我校;
  2、搞好队伍建设,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;
  3、结合寄宿制办学特点,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;
  4、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,做到人尽其能,专款专用、物尽其用。
  具体措施:
  1、与方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各项协议不变,仍实行“你开发,我管理”的模式,进一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;
  2、加强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,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后勤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,提高队伍素质;
  3、完善值日值班制度(保安、电工、食堂);
  4、建立后勤服务责任制,切切实实地为师生搞好优质服务,学校与食堂、小卖部共同搞好师生用膳,保证服务质量;
  5、妥善安排住行,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,与市公交公司取得联系,开设早、中、晚一中教工、学生专车;
  6、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,做到全员参与、全员管理,时时有人管,事事有人做;
  7、建立网络反馈制度,校园网的建立,让学校各个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动态,互相配合,搞好服务。
  8、经费预算编制,实施过程中做到专款专用,并加强财务监督,在使用物力上,物尽其用,提高校产和设备的利用率;
  9、充分利用塑胶网球场、塑胶田径场、体育馆等高档次的体育设施,配合开展俱乐部制或会员制工作,利用社会上可利用的资源,发展学校;
  10、加强绿化管理建设,不断提好生态环境,努力争创绍兴市绿色学校和省级花园式单位。
   主要措施
  1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,与时俱进,确立先进的教育观。
 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、教育思想的现代化。要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教育事业,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不断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。全体教职工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宗旨,确立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学生一切身,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服务意识,以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、新模式,全面提高教育质量。
  2、构建名优教师的培养链,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
  建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,激励教师创优,鼓励教师冒尖。坚持全面评价、全过程评价、师德和教育观评价、教育效益评价的量化机制,建立一支充满生机活力,结构合理,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主力军的中青年教师队伍。
  全面抓实抓细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目标管理工程。在全体体教师管理上,完善教师“三考”制;在年轻教师培养上,把握好“三关”,完善青年教师达标制;在骨干教师培养上,完善骨干教师示范制,形成特色,张扬个性;在名优教师培养上,完善名优教师导师制,实行星级教师、首席教师动态管理,在“内紧外松”中努力唱好“新秀、能手、带头人、特级教师”的四部曲,优化队伍整体素质,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。
  3、加大教科研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
  教科研工作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须抢占的制高点。加强教科研工作,教科研水平,是嵊州一中教育与教育层次提高的重要手段。学校一方面加大对教科研的投入和指导,另一方面要树立科教兴校的观念,营造教科研氛围,培养学者型的教学人才。
 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,就是教育技术与信息教育的现代化。加强教育信息化,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,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,扩大学校知名度。

  嵊州一中实现了异地迁建,以及近几年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,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,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:高中即将普及,学生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的趋势,逐渐成为学校办学的现实点;尖子生竞赛辅导效率的提高成为教学的攻坚点;班级空前增加,校园面积大,卫生保洁难度增大成为学校管理的研究点;新调入教师尽快适应一中教育管理,众多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师资培养的聚焦点;一小部分教师观念滞后,自我要求低、投入欠专一、创新不足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点;以上五点,将是嵊州一中在3—5年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,因此,全校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认清教育形势,用发展的思路推进教育事业,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,高标准、严要求、重实干、求实效、讲奉献,为嵊州一中再次辉煌作出不懈的奋斗。

  管理网络 
  组织系统
  发展规划
  规章制度
  教学计划
 


版权归嵊州市第一中学所有
© 2003-2004